茶叶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丝路”上的瓷器、丝绸、茶叶,给中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茶文化”。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茶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对当前茶叶行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中国茶道对我们民族的人文情感所起的作用来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茶道的研究是十分系统而又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中国茶叶如今在我们国家的位置已经不再只是一种饮料那么简单,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茶叶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茶叶的文化产生很大的作用。文章着重对目前中国茶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未来的茶文化推广有一些思考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茶产业;茶业发展;茶文化传播
Tea industry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scenario overview
Tea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On the Silk Road, porcelain, silk and tea brought a steady stream of wealth to China.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inheritance, China formed a tea culture with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ea cultu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ar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o develop the tea industry in modern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ea culture on Chinese humanistic feeling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hinese tea by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s very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The status of Chinese tea in our country is now not only a simple drink.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tea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has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ea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tea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tea cultur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ea industry;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of Tea culture
目 录
茶产业目前发展状态以及发展情景概述
引言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它经历了数千年的轮回和进步,以及现代生活中无数的更新完善。茶与人的命运也恰逢岁月的交汇。茶是一片小绿叶,最初人类在生活中发现,可将其用作解毒剂。几千年前,在中国人民的探究与摸索中,最终成为了一种很好喝的饮料。经过几代人对茶的继承和发展,茶被升华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此外,各地人民还养成了各种喝茶的习俗,并在茶道中凝结出了各种精神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可以溯源到丝绸之路时代,在那时中国茶叶的销量居世界领先地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品茶的浪潮,也正是凭着茶叶我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顺差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历史积淀,我国己经形成了非常悠久的茶文化。在传承中融合了中国精神和民族特色。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张岱年对文化作出如下评价:“文化得以传承千年的关键是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的精神指引我们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研究茶文化的专家庄晚芳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的茶文化总结起来就是“廉”“美”“和”“敬”,这四个字包含了中华民族继承千年的历史积淀,“廉”字代表的含义是厚德载物,“美”意味着人们想要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和”代表人际交往之间的仁义礼智,“敬”也是千年流传的生活理念,天人合一。仔细品味茶文化,可以领悟到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茶的流行程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文化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的酿造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和成熟,人们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获取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中国茶文化的实际需要为普及茶文化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中国茶文化的普及范围在逐渐扩大,普及速度也在加快。
从中国茶类文化对我国人文情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当前世界的各国学者对中国茶的研究是非常全面和科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集聚在社会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与茶文化的关系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对基于静态短片的视频传播视角的研究,实现了该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一突破性的研究视角的延伸是对我国茶道研究的创新。这为传播理论的解读和文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另一方面,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提高了中国的文化实力。由于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就极具重要意义。因此,中国茶文化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和研究领域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文化认同感,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也是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继承中国茶文化,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在。
1 茶产业相关概论
1.1 茶的文化
许多中国茶文化人士和相关学者对中国茶文化的定义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许多学者从茶的生产、销售和调用过程入手分析,发现茶文化形成的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有着其独特的性能所在,包括茶史、饮茶习惯、茶建筑、茶文学、茶画、茶道和茶文化。考虑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性质,王玲曾经写道:“茶因为其自身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对文字的高兼容性,与诗人的诗歌和文化联系在了一起,而且从物质状态到精神状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完整的集合”。
在茶文化的研究方面,在国内较早研究的学者中,陈文华先生在其《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谈到了对“茶”的文化学内涵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也就是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定义方法。从狭义上讲,“中国茶文化的定义只是一种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所有对于茶文化的使用都是基于广义定义上的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是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生活中,饮茶这件事对应的就是茶文化中的物质层面,而从传统茶文化发展派生出来的茶道就是对传统茶文化精髓深层次的回应。
1.2 茶的礼仪
茶饮,就是指茶是人们生活中较为普遍的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与茶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陆羽《茶经》中曾经说过“茶之所以被作为一种饮品,是由神农氏最先发现的”,与这个意思较为近似的还有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是茶作为人们日常饮品的最好证明。如今,社会上还有茶馆、茶城街和茶几等与茶息息相关的东西存在。很多人都喝茶,但喝茶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对茶文化有深刻了解的。只有在了解过茶的营养价值和审美文化后,才能领悟出喝茶的最佳方式。有关茶方面的礼仪同样值得研究,茶礼就是指在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和公认的行为举止。其中,茶道礼仪主要包括见面时的礼节以及相互打招呼祝福时的行为规范等。茶道礼仪的规定其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的行为、举止的规范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得尊重,给人一种享受世界之美的愉悦,是一种与茶道语言规范和外观艺术意义相协调的行为。
2 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2.1 茶的起源地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诞生了与茶文化有关的多种元素,中国有许多和“柴、米、油、盐、酱油、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茶”有关的谚语,这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人们的生活中对于茶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事实上,中国茶叶的特定意蕴,其实质也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其具体表现为:茶叶的生产、茶叶的欣赏、茶道的创立和茶叶的品评。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和中国人的礼教相融合,就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使其成为一种以“礼”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风气。茶被发现之初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被人们所使用,是经过后来的发展才被中国文化所吸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古人们对于中国茶叶的记录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例如,根据《诗经》一书中的文字资料显示,“苦茶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变得有用”,这段文字被证明为茶的医学上的价值第一次被人们所发现。公元前202年,西汉高帝第一次将中国境内盛产茶叶的这个地方称为了茶园县,即现在的湖南长岭县。三国时期的魏朝记载了制作茶叶的历史方法,并详细向人们描述了茶叶如何正确饮用。中国茶文化逐渐成为系统化的标志性事件,要追溯到唐代陆羽《茶经》的出版。本书详细介绍了茶的生产历史、起源、发展情况、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因此,茶叶己经跳出了原有的农业领域的范畴,还提升成为了优雅的艺术技能。因此,中国茶道的精神世界的喜爱,陆羽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尊重,后人对其作品均有过很高的评价。
2.2 茶产业的贸易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茶的制备方法、茶的种类、以及茶的运输功能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中国传统礼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人文关怀,随着人们的饮茶习惯的改变和发展,饮茶文化现象所显露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价值也越发明显。茶文化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唐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和瓷器的销售是重要的对外输出渠道。17世纪下半叶,中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在文化上的碰撞程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也开始增加,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上开始出现了中国茶叶的身影,并且受到了当时欧洲皇室贵族的喜爱,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此后,茶叶的出口数量越来越多,这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其出售的价格,慢慢的,茶叶也成为了当时西方国家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此外,中国茶文化与西方社会的结合也是西方文化的外在因素。最初,茶文化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但经过长期的适应和改革,茶文化完全适应了西方本土文化,最终成为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茶叶的普及包括了世界人口包括约160个发达国家和地方,总人口达到20亿。中国的茶文化也在茶叶出售的同时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人们,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融合。然而,为了适应这种文化,在各个国家和区域,茶文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这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3 茶产业的发展内涵
茶叶产业的基本含义,主要指的是茶叶作为一种媒体载体,与生产加工、宣传销售、市场流通等生产经营要素的集合相结合,从而构成了技术生产和商业运营的延伸。茶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但茶产业的一、二、三产业的跨越与覆盖,并以市场需求机制为主导,以一系列的生产与销售活动将产业链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等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共同的利益链。茶产业涉及范围广,当前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未减弱,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茶叶产业仍是许多地区优先选择的特色优势产业。但是,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行业发展相互重叠等冲突,其核心是对茶叶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对茶叶行业发展的要求。
3 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政治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农业国,为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了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已经连续17年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推动了茶行业的发展,从最初的支持茶叶生产转向了建立一个完整的茶叶生产系统。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主要的特色产业,也是我国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对茶产业的扶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茶产业由“茶大县”转向“茶强县”,制定了《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一2020年)》,制定了《2016年全区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指导意见》,制定了《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对“茶”进行了重点扶持。提升茶叶加工的现代化程度和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此来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2 经济环境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8年以6.6%的速度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来衡量,我们的发展速度仍在全球的前列,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的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28万元,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家庭消费正在持续增加,而且今后还将持续稳步增加;国家的购买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总体来说,在整体的经济条件上,仍然比较有利。
3.3 社会环境
近几年,我国茶产业的绿色化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消费观念逐步转变。人们不但注重自身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希望买到更多的绿色食品。环保消费已经变成一种新潮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以其绿色健康著称,如今,随着茶文化的普及,爱好茶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商务行为都由“酒桌文化”转向了“茶室文化”,可见,饮茶正逐渐变成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现在的茶叶,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它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东方文化。
3.4 技术环境
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认识到只有通过对新技术的投资,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科技成果的利用率、转化率和贡献。近年来,一系列发展生态、高效的重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农业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要鼓励企业走上规范化、规范化的道路,要鼓励个体参与到茶叶产品的开发和科技研究中去。实行茶的全程信息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茶的日常生产、采摘和运输;从茶叶的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个从茶叶到茶叶的可追溯系统。
4 茶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被称为茶之乡,因为它不仅种植世界上最古老的茶,而且被认为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合适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近距离的和大自然对话交谈。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茶”
这个字的结构指的是介于植物和树木之间的东西。这是古人对于茶叶的独特理解,茶叶是人们对于自然看法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对于自我反省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对于茶的饮用向来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程序和讲究,所以说饮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茶文化的说法一直都是在不断更新与交替的,从繁琐到简单再到繁琐。几千年来,因为茶文化的不断变化,人们饮茶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经过多年的变迁和演变,中国茶文化不断地被后人所学习沿用和更新完善。现在,茶已经回到了它的起源,并被认为是净化生命和灵魂的艺术。茶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儒、道、佛精髓,不断与国内外文化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茶文化。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黄金,茶文化产业就是待为开采的黄金,其在当今经济市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源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跟上经济全球文化全球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们在文化方面的独特的优势,配合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利用自身资源条件,把握挑战,以茶文化在全世界推广为目标,建设更为先进和完善的中国经济体制。
4.1 产业现代化整合
首先,就是要对于茶文化领域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茶文化的发展成熟性质与我国茶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不能持放任态度,要充分的做到人为干预,茶文化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帮我我国获得产业上的经济发展优势,而且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发挥茶文化的增值作用,促进产业整合、研发,促进传统茶产业的现代化。换而言之,在茶道文化中,它是茶道文化的深层驱动力。因此,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战略就必须发展茶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保护、传承和提升活动,加强对茶文化和它的文化产品的支持,利用举办各类茶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出“城古、茶香、湖秀”三张文化名片,加强茶香文化氛围,让文化土壤变得更加深厚,推动农业与文化创新发展;把久违的茶文化成果变成中国的象征。
4.2 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对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实践出真知,未经过实践检验的一切理论都只是空想。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非常先进,行业内部应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配合上我国茶文化领域的独特的优势所在,加快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分析工作。本文分析了茶文化与服务业、娱乐行业和网络平台等相关领域的关系,以把握市场发展对于茶文化的新要求。最后将传统茶产业融入到现代化的产茶行业之中,实现更新完善,并与其他产业融合,提高茶文化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产茶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4.3 茶文化为产业主体
要确保茶行业的主体是以茶文化为主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参与者,还是茶文化市场发展的文化基础所在,更是整个市场发展与茶文化有关产品的基础。在当今经济条件下,发展茶文化不能仅仅只关注这一个领域,要与全市场的行业相关联,做到全方位的发展,要确保形成茶文化市场主体,引导企业,建立联盟,向茶文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应努力净化和发展自身的运营情况,清除干扰企业发展的外部不利因素,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优势。
4.4 全面推广茶文化
如果说以前的茶文化产业还并不能算是一个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独立行业,而仅仅被认为是一个服务业中的附属产业而存在。那么随着现代工业化、计算机科学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茶文化产业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核心经济地位和价值的行业。换句话说,茶文化行业的发展是与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关联的,要关注到和自身有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现在的发展重点是振兴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活力水平,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带动传统文化服务行业的发展。第二点要做的,就是促进茶文化产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茶文化产业资源分配的科学性。第三,在区域和产业有能力的前提之下,加强产茶行业生产资料的开发、加工和生产,为市场购买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丝绸之路上,瓷器、丝绸和茶叶为我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国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占据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茶产业在当代如何进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中国茶类文化对我国人文情怀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当前世界的各国学者对中国茶的研究是非常全面和科学的。本文通过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出茶产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路径,最终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致谢
在这个即将完成学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时节,我想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我首先要庆幸我能来到这个班级,并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互帮互助的同学一起健康成长;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学长们为我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论文的构思设计以及排版布局的格式设计,对不懂不会的地方老师和学长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技能的锻炼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会了对问题的冷静处理与换位思考的能力。现在我要展望未来,在未来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学校给予我的是知识与技能的锻炼,走进社会后我需要学会运用所学所知去努力提升自己,去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有人说社会也是一所学校,可以展示的平台有很多,但这所学校却经常考验的是你的韧性和抗压能力,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展望未来,勇敢前行。最后,我想对我那些辛勤的评委教师们能对我的论文提出珍贵的意见并致以最衷心的感激之情。
参 考 文 献
[1]李丹,田树刚.湘西州茶产业考察团到访瓮福共谋茶发展[J].中国农资,2022(14):8.
[2]胡晓燕,范秀章,蒋小迷,张洁,李家权.贵州抹茶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3):259-261.
[3]彭湘萍.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策略[J].福建茶叶,2022,44(08):84-86.
[4]马红艳.互联网时代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究[J].福建茶叶,2022,44(08):45-47.
[5]胡煜邦,吴盼盼.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22,44(08):114-116.
[6]陈仙.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融合式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08):128-130.
[7]黄晓旭.注重产业融合 激发普洱茶发展新动能[J].云南农业,2022(05):42-44.
[8]张燕忠.“潮汕工夫茶”发展与演变的系统性研究[J].广东茶业,2022(01):40-43.
[9].闽茶发展的新格局——福建提出到2025年茶全产业链总值超2000亿元目标[J].茶道,2021(10):10-11.
[10]姚羽嫣,朱泳.“一带一路”下闽茶发展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现代企业,2021(06):78-79.
[11]宋丹丹,池玉洲.“福鼎白茶”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经验[J].广东茶业,2021(03):27-29.
[12]陈志强. 从仙溪镇茶产业发展现状看安化黑茶发展[N]. 益阳日报,2021-03-30(004).
[13]肖正广,朱砚文,张修乐.茉莉花茶发展源流探研[J].茶叶通讯,2021,48(01):173-176.
[14]夏兵,孙达,朱婧,毛立民,王阳.我国有机茶发展现状分析[J].农产品加工,2021(02):68-70.
[15]刘常河,汪俊,朱林军.太平猴魁茶发展历程及对策建议[J].中国茶叶加工,2020(02):71-75.
[16]张清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阳茶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J].农业考古,2020(02):247-253.
[17]王云,李春华,唐晓波,张厅.精制川茶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对策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20(04):54-57.
[18]刘霓红,熊征,蒋先平,程俊峰,李惠玲,魏楚伟.国外堆肥茶发展现状及对中国设施农业的启示[J].现代农业装备,2019,40(03):9-15.